句容茅山道院,弘扬道教文化!
茅山上清灵符非常灵验。据清笪重光《茅山志》记载:宋哲宗之母孟氏不慎将银针吞于腹中,御医束手无策,茅山上清宗坛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应诏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篆和丹药令孟太后转危为安,哲宗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茅山符箓救太后的故事流传至今。
有关符法在《道藏》茅山斋醮早朝、午朝科仪中保留着上清派符法的文字和咒语。已故茅山道院伍罗性道长于1978年曾画独占鳌头、一朵红云、玄明阳九好生、敕令办九天、钟馗等九道灵符,现陈列在九霄宫博物馆内。1999年,《茅山上清灵符》(内部版)是近一百年来茅山道教恢复整理出版有关灵符的文字记载。
上清派历代宗师在符箓的传承中都是衣钵相承、口口相传的,从第一代太师魏华存(女)到元代的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这四十五代宗师都是上清派符箓的顶级传承人,元代以后史料上记载的传承谱系很少,但《茅山志》中记载的传承一直不断。茅山上清灵符,亦成为道教中的众多瑰宝之一,传承并沿袭至今。
茅山上清派第60代传人施觉义道长(1919—1998),法号大德,自小出家茅山九霄宫三房道院,精通琴棋书画,科仪音乐,尤长茅山符箓。由于解放后至文革时期道教活动的中断,尤其是文革时期茅山道教经书全部被焚,施觉义完全靠回忆整理记录了茅山道教斋醮科仪和茅山道教音乐曲谱100多首,茅山上清符箓40多幅。
1985年茅山道教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会长,1986年上海音乐学院陈大灿教授等来茅山录制茅山道教斋醮科仪和茅山道教音乐,施觉义担任高功并主唱道曲。1987年茅山道院举办第一期经忏培训班招收十六名学员,施觉义任教授,系统传授茅山道教斋醮科仪和茅山道教音乐,这些学员全部完成学业并入道,经考核成为茅山上清派传人。
郑学进道长是茅山上清派第79代传人。郑学进道号元符道人,1965年出生在茅山脚下的小山村,年少时爱好书法绘画,1988年进茅山道院做道士,23岁时他拜施觉义道长为师专门学习茅山斋醮科仪和上清符箓,20余年对道法勤求穷究,工草隶行书尤妙,特别精修于符箓,现在为茅山九霄万福宫专事符箓的传承人。
在茅山九霄万福宫中,我采访了正在画符的元符道人,他说自己在制符前需斋戒沐浴,然后焚一柱香,准备宣纸,砚台、毛笔、朱砂,置于香案之上。画符时先要心诚、点香、敬拜、默念仙诀、然后落笔,并加盖“上清九老仙都君印”的玉印。谈起茅山符箓能治病,元符道人说并不奇怪,因为画符所用的材料是采用多种药材浸泡多年的药酒把朱砂化开,然后书画于纸张上,朱砂本身就是一味中药。
和郑学进一起向施觉义道长学制符的还有九霄道人,九霄道人俗名余志成,道号敏慧。1993年来茅山道院工作至今,擅长书法和茅山上清灵符,也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79代弟子,江苏省青联常委,茅山道教书画院副院长,句容巿第十届政协委员,句容市无党派人士理事,镇江文艺新秀。书法作品多次入展镇江市书法双年展。2012年,其书法作品入展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展,同年入展中国书法“瘗鹤铭奖”。
九霄道人指着刚画好的“学业符”给大家解释:从上端顶部看,类似于一个“八”字,这是画符的开笔,是敕令的意思,因为这是天神的旨意,上部中间写有“魁星点斗”。旧时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因为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驱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茅山符箓文化,为寻常百姓祈福镶灾,如今被列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元符道人和九霄道人在天赋异禀与自身刻苦用功之外,格外素重临习书法,从笔墨中汲取精华,于符箓中顿悟道性。